“正宗的美国风格!”
“纯羊毛大衣,出口欧洲的正品,绝对保真!”
当这些中国留学生的口号响起,对他们而言,无异于撒饵的召唤。
尽管国家经济风雨飘摇,卢布持续贬值,物价飞涨,但这群“二代”们每月从家里得到的零花钱,动辄就是数百甚至上千卢布!
这对普通工人家庭来说,几乎是难以想象的数字。
这些人,是倒爷们最精准的目标客户,也是陈建华团队校园网络的主要渗透对象。
来自十五个加盟国的学生们,带着各自地域的烙印和家庭的背景,汇聚于此。
正如李向前所洞察的,这里同样是一个微缩的社会阶层图景。
有那些需要精打细算、甚至需要兼职才能维持学业的普通家庭孩子,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外套,啃着黑面包。
“给我来一条!就要上次那种蓝色的!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请收藏本站:
对父辈权力与财富的耳濡目染,让他们比普通学生更早、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国家机器内的巨大不平等和权力变现的魅力。
他们追逐一切能彰显自身地位和优越感的时髦物品,特别是那些带着“西方”、“资本主义”神秘光环的玩意儿。
“苹果牌牛仔裤,最后一批了。”
但也有一群截然不同的存在。
他们穿着考究的羊毛大衣,皮鞋锃亮,手腕上戴着进口手表,出入校门有私家车接送。
他们是苏联特权阶层的子女,父母在体制内外占据着油水丰厚的位置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