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场围绕着大理寺诏狱、围绕着三司会审、甚至可能再次指向远在河北的孙伏伽的更加隐秘、更加凶险的博弈,已经悄然展开。
大唐王朝的贞观盛世之下,最深邃的黑暗正在涌动,等待着下一次爆发的机会。
崔师仁被免职禁足,博陵崔氏声望遭受重创,其他世家门阀更是兔死狐悲,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。
皇帝的态度虽然暧昧,但太子地位的巩固和新政的持续推进,无疑是在持续侵蚀他们的根基。
而被孙伏伽奏报中隐约指向的那位长安亲王!
“此事由你统筹,会同中书门下,斟酌损益,务使新政得以推行,百姓得以安生。
孙伏伽、程处默查案有功,暂且留任河北,稳定局势,协助新政落实,待三司会审时,再行回京述职。”
“儿臣(臣)遵旨!”李承乾和相关官员齐声应道。
无论是魏王李泰还是其他可能的人选,此刻更是寝食难安。
虽然目前证据还未直接指向他,但崔弘度这个活口和那些未焚尽的信件,就像悬在头顶的利剑。
他们必须想办法在崔弘度开口之前,在三司会审取得突破之前,扭转局面,或者…让某些人永远闭嘴。
李世民的处置,再次展现了他高超的政治手腕。
他罢免了崔师仁,敲打了世家,支持了太子和新政,但没有立刻将矛头直指那位若隐若现的亲王,而是将案件纳入正规的司法程序,这既给了自己缓冲和调查的时间,也避免了朝局因过度震荡而失控。
圣旨一下,表面上的风波暂时平息,但暗地里的激流却更加汹涌。

